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明咏美人,暗叹英雄——评谢启昆《咏虞姬道》

来源:作者:19级 赵怡然
时间:2022-05-14 11:02:33点击:

首联“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中,前句为引出“虞兮”,带有形式上的“起句”的特征,一“失”一“效”和颔联两句的首字“死”、“生”相互呼应,句首数量词“八千”和通假副词“止”的对比和反差对“虞兮”的引出有托云烘月的效果。八千子弟与乌骓共埋骏骨,只有虞姬效劳始终。在两方视角、两种人物生死状态的交待中,美人以孤立形象出场,给人以凌绝于世之感,不用着一字一词作修饰,就能够把虞姬非比寻常的气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首联一二句和颔联一二句逐一对应,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虞姬虽然与八千子弟有生死之隔,却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作为女子,她和牺牲了的子弟们一样,也是个活生生的英雄传说。

颈联和尾联由“英雄”处起笔,一步步迈向更广阔的时空联想。颈联以虞姬的两个生活场景的想象性描摹,凝缩了“红粉”和“英雄”两词的内蕴。虞姬绰约的风姿使其在民间美名留芳;在即将兵败的帐下,她悲歌当风,尽显英雄气结。颈联这两句在内容上分别照应“红粉”和“英雄”,在逻辑上则由“生怜”引出,作者由此宕开一笔,联想红粉英雄生前的种种动人之处,前句“芳艳”对“红粉”之绝姿,后句“悲歌”对“英雄”之慷慨气度。

如果说颈联是作者基于“生怜”的联想,那么尾联就超越了时空局域,阐发的是作者“重写历史”的广阔想象:假如项羽称王,以红粉英雄虞姬作辅,怎么能让后世吕雉祸乱宫闱成为一段沦落的史实呢?

此诗虽咏美人,落点却在“英雄”。咏史诗的题材让诗歌的情感倾向并不以抒情的方式直接外露,作者对虞姬“英雄气度”的情感倾向表露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在律诗的前三联,主要聚焦在一些评价性的名词和修饰词上,比如“止”、“红粉”、“英雄”、“芳艳”等等,直接表现情感的只有一“怜”字,然而叹惋之情,又怎能只以一“怜”字传达!因此,在尾联,作者向历史发问:若成帝业,宁祸深宫?在作者的想象中,以虞姬为后的“宫闱”只是一个落点。他在项羽称王、虞姬为后的历史幻想中,实际上期冀的,是英雄得志、美人流芳,是另一个更加海清河晏的时代、另一种更加完美的历史书写。

此外,若从题目着眼,此诗当以虞姬为咏叹对象,但事实上“八千子弟”、“乌骓”、“帐下”频繁穿插于诗歌内容,这些意象的建构与组合让美人身边的英雄——项羽,从未缺席。因此在对这些意象的歌咏中,此诗无处不透露着对项羽英雄气短的扼腕之叹,最后一联中对虞姬主事深宫的历史想象,更是建立在“若是当年成帝业”的前提之下,因此,纵览全诗,明咏美人,暗叹英雄,至于是否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就要结合资料才能评说了。

(一审编辑:欧阳蔓)

(二审编辑:哈玉静)

上一条:在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下一条:且醉“女儿绿”中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