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论巴金《家》中高觉新的悲剧形象

来源:作者:19级 羊子涵
时间:2022-03-28 18:18:45点击:


摘要:巴金的《家》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描写了封建大家族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揭露出封建宗法制度以及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而作品中所塑造的高家长房长孙高觉新便是受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制度残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当时的社会新旧交替的时代环境下高觉新的悲剧性色彩愈加凸显。本文将主要分析其悲剧形象,并剖析其悲剧形象产生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家》;高觉新;悲剧形象;原因分析

《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侧重表现封建制度的危害性与其必将走向灭亡的趋势,展示年轻一代的觉醒与反抗。然而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混合大背景下,如高觉新一类的时代青年呈现出来的却是悲剧性,这是历史与现实带来的具有普遍性的结果,其形象的艺术性具有永恒的价值与意义。

一、悲剧形象

高觉新最为突出的一点形象特征便是——“自我牺牲,以求和谐”。他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矛盾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作为长房长孙的他选择了多次的委曲求全牺牲自己以换取家庭内部的和谐。从文本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觉新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从小对化学感兴趣,曾经梦想过要出国留学深造,但当他中学毕业后,家人就让他放弃学业回家成家结婚生子,面对家人对梦想的无形打破他没有反抗,只是依照长辈的意志进行着人生的下一步,想以此来保得家庭的和谐,不掀起任何风波;此外,他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梅芬,但由于所谓的八字不合以及双方家长的过节而不欢而散,最后成亲的对象竟然也是通过抓阄的形式决定的,对于此,他依旧是惟命是从,没有任何要站起来反抗的迹象,他只是简单的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够换来长辈的满足与家庭暂时的稳定;最后,高老太爷去世,面对所谓的“血光之灾”,家里人提议必须将妻子瑞珏迁到城外去,高觉新对此荒唐说法虽然表示无奈,但还是把即将生产的妻子送了出去。这一次,他牺牲的不仅是自己,也是自己小家里的家人。可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妥协并没有换来最好的结局,尽管讨得了长辈的欢心,但却造成了相关人物的悲剧后果,梅芬后期的悲惨经历,妻子瑞珏最后的难产死亡,这一切都是高觉新自我牺牲下的附加牺牲品。如此换来他内心无限度的自责与哀叹,使得其悲剧形象色彩更为浓烈。

其次,高觉新形象的悲剧性还表现在他的“深入骨髓的责任意识”。高觉新有着强烈的家族使命感和家族责任感,身为长子的他深知自己在家庭中应该做的事情以及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需要维护这个封建家庭的和谐,需要调节家庭内部的矛盾,需要养家糊口照顾弱小。这些都是他认为的他应该做的,在他的心目当中,这就是他身为长子的责任,于是他说道“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甚至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也不是他所热爱的,而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他必须接受这份工作。所以他的悲剧性的一方面也就在他的责任意识下的不自由性。

除却以上两点,他的悲剧形象还表现在“思想上的两难”与“精神上的孤独”。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五四后新旧社会的交替时期,新思想冲击着高觉新,也使他明白自己做法的不正确性,然而他却不能起来反抗:一方面他是封建家族制度的少爷,而另一方面他又是新思潮的赞同者,他在内心里是愿意做一个新青年的,但他面对封建秩序又显得无力,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违背意愿,用“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来面对生活,麻痹自己。但他却又异常清醒,所以他无数次内心痛苦的挣扎自责,承受着心灵上的痛苦。他时常怀念梅芬,后期见到梅芬到梅芬死去,他只能自我谴责,显得无力懦弱又可悲;面对祖父与弟弟之间的矛盾也只能两两为难。面对祖父与觉民“觉新出于这种困难的情形里,真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他本来想承认觉民举动是正当的,然而他无法帮忙觉民;他不但不能帮忙,反而不得不帮祖父压迫觉民。”在一定程度上,他的痛苦是被他的清醒程度所决定的。他的悲剧形象也是他性格的两重性决定的。

此外,面对祖父和弟弟的矛盾,他无所适从,而他作为长子的内心世界也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在长辈眼里这是他应该做的,就是他的义务责任。而在新思想影响下的弟弟眼里,“你的‘无抵抗主义’,你的‘作揖主义’只会把二哥断送掉。总之:你太懦弱了!”觉慧无法理解觉新的两难处境,只是雪上加霜的对其痛斥一番;对于觉民的希冀,也只能发出“他太不谅解我了。”之类的无奈叹息。高觉新一方面要做孝子贤孙,一方面要理解弟弟,然而谁都不能理解他的处境与难处。他只能自我孤寂的悲哀,独自地舔舐伤口,默默地承受双面的压力。

二、原因分析

造成高觉新悲剧性的最主要因素当属: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体系以其与封建制度的契合而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余年之久,对人的规范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纵然辛亥已经革了命,五四新文化已经到来,然而儒家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在我国国民的脑子里。高觉新便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大家庭,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使得这种儒家文化观念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高觉新思想里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思想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孝悌”文化。即“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他简直可称为“孝悌”文化的楷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孝是一种畸形的孝,是一种愚孝。只是极力“讨好”着封建长辈,凡事毕恭毕敬。以休学回家结婚表达着他的“孝”,顺从长辈安排的婚事是一种“孝”,任由将妻子迁至郊外,是一种“孝”,并兼用道家的处世态度来填补,极力忍受,逆来顺受。始终坚持着“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以达到自我内心世界的平衡。得以在精神痛苦中继续生存。这一系列悲剧都是传统思想文化体系带来的后果。

其次,高觉新的家庭角色也是其悲剧形象的一大促成因素。每个人生下来在家庭中就有一个角色,这个角色也影响着往后的为人处世。在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觉慧与觉民的反抗,看到他们身上的自由,看到他们与觉新迥然不同的特点,而这一切都当归咎于其家庭身份的不同!高觉新是家族里的长房长孙,可以说当他一出生,他所担任的角色就已经敲定。长子这一角色所要承担的重任也因此落到了高觉新的肩上。关于长子文化,它可以追溯至宗法制,这是一种凭借血缘关系对人进行系统管理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这种封建宗法制观念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尽管在新文化运动中,宗法制观念逐渐瓦解,但是宗法制观念仍然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所以当一个家族产生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还是长子,这已成为固定思维。因此,不管是在高觉新眼里还是长辈眼里,他都是这个家庭里的“支柱”,这一长子角色的自我肯定,自然而然的使觉新产生了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他的做法必须要考虑到家庭和谐,家庭经济来源,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操心出力,而他所说的自愿接这担子实则是其家庭角色在内心深处的坚决认定。

最后一个原因便是时代原因。处于新旧交替的社会里,坚持老旧做法的高觉新是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新的思想的蔓延,冲击着旧的思想和体系。李大钊曾感慨的说:“中国人今日的生活全是矛盾的生活 ,今日的现象全是矛盾的现象”而“中国今日生活现象矛盾的原因全在新旧的性质相差太远,活动又相邻太近”。他作为一个典型代表呈现在我们眼前,他是迷茫的,不知所措的,悲哀的。一边赞成着新思想,一边延续着老旧的做法行事。无可否认,新时代造就了高觉新的两重性和矛盾性,进而产生了这一类人物的悲剧性。

三、总结

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当时时代环境下无数封建大家庭长子的典型形象。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于这一类人物的哀痛与批判,挖掘出社会中封建专制主义压迫下我们民族懦弱的国民性,批判了中国宗法制度文化对优秀青年的残忍摧残。毋庸置疑,高觉新这一形象的价值将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0.

[2]杨梦.论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长子形象[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167-169.

[3]崔国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王云江.论高觉新悲剧性格的形成原因[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63-65.


上一条:《文心雕龙》“感物吟志”框架初探

下一条:乘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