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破碎中流淌永恒——评《七月与安生》

来源:作者:18级 杨俊娴
时间:2021-05-25 10:45:45点击:

《七月与安生》好像是很久以前的电影了,我曾偷偷一人躲在被窝里看过,但当时只是纯粹觉得故事里两个人的感情很美好。而最近看着《吐槽大会》上大变模样的马思纯,感觉我心中的七月变了很多,于是找了一个时间再次回顾了这部电影。

再次看完电影后,我被其中的一些小细节深深打动。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有关影子的故事——传说那些互相踩过彼此影子的人能够永远在一起。故事开头,小七月与小安生互相踩彼此的影子,这是伏笔。后来处在暗恋中的七月跟在家明身后踩他的影子,接下来,是三人爬山的过程中家明小心翼翼的踩着安生的影子,并给了安生他最为珍贵的玉佩,这是故事的转折点,三人的关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的。后来七月在送安生走的时候无意看到那个玉坠,于是哭得泪流满面,那时的安生希望七月能开口留她,可七月没有,于是她们都明白了成长必须面临的课题不仅是离别,更是要学会伪装和自私。

此外,电影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伏笔:开始,我们都以为《七月与安生》是七月写的,可到了故事结尾才发现这些都是安生写下的回忆;开始,我们都以为报警器是顽皮的安生打碎的,可到了故事结尾才发现安生的踯躅之下是七月的果断;开始,安生告诉我们她只想活到27岁,而到了故事结局七月的生命终止于27岁,或许这就告诉了我们成长的最后一课是失去自由。《七月与安生》把情节处理的很细腻,把人物的性格处理得全面而合适,使得电影的情节发展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这最重要的合适则最能体现安妮和曾国祥的功力。它立足于简单的青春情爱故事,又在此基础上全面升华。故事的主线看似在讲两个女生情感紧密与破碎的交织,在思考老套的友谊故事,但实则更加深刻的讲述了两个女孩在自我身份的认知和两种截然不同的强大的性格特征中迷失的心态,在反映青春疼痛的背后让所有人思考人性的对抗。

抛开影片的叙事手法,我们总会认为七月温婉乖巧,安生则叛逆桀骜。但正是因为影片打破了惯有的平铺直叙,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虽看似情节破碎,两个女孩的性格截然不同,实则让回忆与现实交织,让我们看到了七月与安生是互相身上暗藏的另外一种性格的展示。就像安生在影片中是自由的象征,七月是安稳的象征,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希望成为安生却活成了七月的模样,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们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电影之所以成功,是七月成就了安生,同样,也是安生成就了七月。

最后,影片很巧妙的给了我们三个结局,一开始,我们以为故事到七月难产而死后便以悲伤结束,却没想到后来踩影子的人和影子的本体交换了人生:安生成了安稳的七月,七月成了流浪的安生。为了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电影放映结束后,官方又给了我们在电影正片中没有的第四种结局:七月与家明漫步在校园里,背后是安生的微笑和转身离开,于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安生没有问候家明,会不会没有那些纠葛,那些最让人疼痛的情节会不会绽放出幸福的甜?

风里有花香,身边有最爱的人,夜空中有繁星,生命中有另一个自己,就算一切无法在最美好的时候凝固,破碎的都依然能走向永恒。表面上七月与安生仿佛在情感中越来越走向对立,实则是在经历挫折与坎坷中越来越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体。就像影片最后,七月平静地对安生说我原谅你了。我们深知其中的艰难,但这正表明了故事从开始到结束两个女孩之间的情谊在看似破碎的演绎中走向了永恒。

我很高兴,因为用李银河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电影真的能看了!

(一审编辑:龚诗涵)

(二审编辑:马琳杰)


上一条:《寄生虫》--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阳光

下一条:一花一世界 ——读《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有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