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民族的觉醒,一代人的史诗——《辛亥革命》观后感

来源:作者:18级 王珂睿
时间:2021-04-22 16:00:19点击:

    闲暇时翻看日历,突然发觉历史的车轮无声无息间滚滚向前,如今已然来到二零二一年。于国人而言,这一年的特殊意义是与那鲜红的信仰,飘扬的旗帜紧密相连。恍惚间又想起上次观看的那部《辛亥革命》影片,一幕幕历史场景仿佛又在我眼前重现。

    革命人的那一双双眼,坚毅果敢地望向前方。若问他们是否有过犹豫,我想一定有,犹豫国之存亡,担忧肩上的重担还未完成,还未看到黎明前的曙光。但试问,革命人何曾畏惧过死亡?你瞧,影片的开头秋瑾坚定地向前走去,没有一声反抗和呼号,犀利的眼神里倒映着的是前方不归之路,更是拥有无限希冀和光明的未来。我想这般慷慨赴死,为革命捐躯,他们虽败犹荣。

    整部影片宏观上是以黄兴,徐宗汉等革命人为中心,叙述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离别。这段历史虽早以为人们熟知,但在这背后是无数创作者对那一代先烈的致敬,对那一时期离合悲欢的缅怀。《辛亥革命》作为一部百年辛亥献礼,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等史诗都得以全方位的回放:林觉民不顾危难,心念家人但仍舍小家顾大局;中山先生为国容忍退让;徐宗汉从事女界运动,成为中国女权活动家和妇女运动的先驱……太多的人曾为了解放和革命奋斗着,为了同一个信仰浴血沙场,忠义报国。看着那帧帧浓墨重彩的描绘,我的心灵无比震撼。那对人物形象变化的特写及人物内心的刻画,无不生动再现了革命者的每个抉择的瞬间。仔细琢磨才会发现,影片不仅宏观上波澜壮阔,在细节处的着墨也富含深意。在突出主要人物的言行和重点角色情感的基础上,更从百姓的视角出发,进行侧面烘托,通过描绘民众的生活和思想来诠释革命。我想如此构思,远不只是重现历史、重温经典而已。百姓从蒙昧黑暗中走出,勇于怀抱新思想新政策,这一点一滴所蕴含的便是辛亥革命蕴含的深刻意义。

    此刻再次回看那段历史,才发觉革命的价值早已在悄无声息中刻入我们的脑海,我们深知那之后的历史已进入新的纪元,它的影响早在时间的沉淀中愈显深刻。三民主义的提出,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涨。此后国民思想里少了三纲五常,无关专制压迫,唯有民主平等的光芒在闪烁;中华民国的建立,封建君主的破灭为无数百姓带去了福音。中国工人阶级得以成长,共产党的诞生有了最初的政治基础;尽管革命还不彻底,但天赋人权、进化论等资产阶级思想走进人民视野,推动着民族觉醒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终,不再忍气吞声任人宰割,力争主权奋起反抗是我们的旗帜;不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自由解放勇于接纳是我们的改变。  

    不知不觉影片接近尾声,而我依旧觉得内心波涛澎湃。林觉民的与妻书,道不尽对家人的不舍,诉不完对革命的热忱;黄兴的奋不顾身,是对祖国的承诺,对新时代的追逐。那些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灌中国的未来,用智慧勇气推动时代的变革。我想光明固然不易得,但那一次次在生死间的徘徊,所怀抱的大义是值得永久祭奠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即使没有那般大义勇敢,也应心怀理想抱负为祖国贡献。

    我始终希望,历史不仅仅是历史,不仅仅是前人之事,更是国人之魂,国人之根。在触摸历史的同时,也应培养历史素养和历史情怀。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些人,有些事,是该被铭记入骨的。

(一审编辑:谭薇薇)

(二审编辑:马琳杰)

 

上一条:于宋词中学立德修身

下一条:传承烈士志,永怀爱国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