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论语》中的君子观

来源:作者:方俊逸
时间:2012-04-03 23:18:00点击:

高二(2)班方俊逸

区区两万余字的《论语》,君子一词却先后出现了105次,其出现频率之高,仅次于“仁”与“礼”。

据文献记载,“君子”一词大概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顾名思义,“君子”的本意,即“君”的儿子,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与嫡长子继承制对于语言文字的影响。但到春秋时期,“君子”一词经过长时期的损益,“君子”的词义已有重大变化。尤其到了孔子时期,“君子”一词更是被蕴予了新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充满了新与旧的矛盾,人际关系异常紧张。由此孔子提出“成君子”的主张,希望通过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人“以救宗法世卿之衰”改变“天下无道”的现状。

通过对《论语》深层次的解读,剖析,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眼中的君子,是一群以礼作为人最基本的准则,以义作为行事的根本,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以中庸之道作为处事方法的人。他们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更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与胆魄!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人格标准,其人格魅力应体现在内在修养与外在品质的两个方面。

君子的内在修养又具体表现在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两个方面,用现在的话说,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可以促进思想道德素养,子曰:“博学于义,约之于礼。”一个人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素养,其思想素质自然而然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因为他懂得以礼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试想一个五大三粗的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化知识教育,目不识丁,要让他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化他人从而匡正社会秩序,也确实是难为他了。而一个人在科学文化方面的建树,也并不是为了在人前炫耀,甚至谋取私利的。孔子曾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说,你要做一个君子式的学者,运用自己的知识造福人民,而不能像小人一样,凭着自己的知识一味地钻空子,占便宜,谋私利。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君子的核心品质,也是外在品质表现的基础。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谈到君子,孔老夫子总喜欢用另一种人来比较。这种人就是“小人”。小人的心里总是忧愁不安的,因为他的心理总是挂着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被这些可有可无的事情牵着,能不烦心吗?但是君子却是从容淡定的,因为他有一种博大的胸怀。“有容乃大”,君子对待那些不违背道义却又烦心的小事,往往是付之一笑,然后就此打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怎样一种从容豁达的心态?而这也正是君子内在修养的第一标准。

孔子一向是谦虚的,他说,君子之道不外乎三点:“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说这三点,自己并不能做到。

对于上述这句话,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已为我们分析得十分透彻。一个人拥有了仁义宽厚的胸怀,就不在纠缠于小的得失,也就不再像小人那样为蝇头小利而忧愁不堪;一个人充满了智慧,在面对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选择时便有冷静分析,理性判断的头脑,也就不再为选择太多所以无从选择而迷惘不已;一个勇于面对人生挫折与挑战时,自然也就可以挺起胸膛,无畏地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孔子称自己还未达到君子的标准,但他却又曾称赞自己的弟子是君子。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那么这个被孔子称赞作君子的学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据考证,子贱,名宓不齐,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岁。子贱曾任单父(今山东单县)宰,因为他为政清廉,注重“以德服人”,使单父得到了较好的治理,因而被孔子赞为君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以德服人是君子的又一大优秀品质。在社会中,并不是你有钱,你有权或者你的拳头硬就可以使其他人信服的。用金钱、权力以及武力征服来的顺从只会增加别人的屈辱感,到头来反而加速自己的灭亡。要使民心所向,只有凭自己崇高的德行去感化引导其他人。

《赤壁》中曹操感慨道:“刘玄德屡战屡败,却依然有那么多勇士追随着他。”曹操狭隘的心胸和奸诈的本性,自然无法明白刘备赢在了“德”上。刘备高尚的节操使自己成为一批英雄好汉的领袖,并最终打下了江山。

是不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就可以成为君子了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文”指人的文化教养,“质”则指人朴实的本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光要有文化的教养,还要有朴实无华、清严方正的外表,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君子。

一个人的外在品质首先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一个君子自然更注重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并不是虚伪、做作。君子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风度。这一点,与英国的“绅士风度”颇为相像。

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除了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君子也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辞。“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对于自己说过的话,作的承诺就一定会遵循,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曾子杀猪、“程门立雪””的典故,都是君子“言必信,行必果”的体现。

社会生活中,与其他人的日常交际是不可避免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君子也有其标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1这里又得搬出小人这一“反面教材”与君子相比较了。孔子认为,君子团结自己身边的人,是出于道义上的需要;小人则不然,小人常常会为了一己私利与他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君子团结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目标,所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会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支团队,自然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女排为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排球的顶峰,因为她们有着非同一般的团队精神,必要时甚至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小人虽然也会勾结在一起,但他们想要维护的仅仅只是自己的私利,所以虽然表面上他们也是一个团队,但其实每个人都心怀鬼胎。这样的集体形如散沙,风吹即散。假如我们的女排姑娘们比赛时都想着自己出风头而忘记了其他队友,你说会有今天这样的喜人战绩吗?

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因双方的性格,年龄,性别等因素而产生分歧。这些问题一旦处理得不好,极有可能葬送一段友谊。那么,君子该如何面对朋友间的分歧呢?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作出了回答:“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2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严己宽人”。但现实生活中,却恰恰相反。许多人总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但总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君子能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以他们总能处理好与朋友的关系。

时至今日,《论语》及其君子观,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极高的存在价值。

改革开放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的道德素质却似乎有所退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的,不仅有促进生产发展的先进技术,也有腐蚀心灵的不良思想文化。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甚至亲人之间为了金钱利益而发生争斗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性的缺失,人际关系的淡漠使我们更应发掘《论语》中君子的内涵。用古时圣人对于人的理想目标来规范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更合乎“君子”的人格品质。

注释:①摘自《论语·庸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②摘自《论语·庸也》子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③摘自《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④摘自《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⑤摘自于丹《〈论语〉心得——君子之道》

⑥摘自《论语·公治长》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⑦电影《赤壁》台词

⑧摘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⑨摘自《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⑩摘自《论语·宪问》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1摘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摘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参考文献:广州出版社《论语》,麦晓颖,许秀瑛译注

中华书局《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著

山东大学《论语中的君子》,董建国著

江淮论坛《君子人格——〈论语〉的灵魂》,肖起清,张意柳著

(责任编辑 朱柳斌)

上一条:我看现世:论现世当何为

下一条:此间的少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