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华夏瑰宝,字话传神

来源:原创作者:海丽
时间:2013-11-01 21:59:00点击:

当中国古典皇皇巨著《红楼梦》的书名被粗拙地翻译为“红色屋子里的一场睡梦”时,我们忍俊不禁,更感受到这看似简单的方块字背后透出的中国文化的厚重与浩荡。此“红楼”并非彼“红色屋子”,此“梦”所囊括的爱情的希冀与幻灭、青春的无助与抗争、富贵如梦世事难料的悲情等等,都是简单的“一场睡梦”所无法承载的。三个方块字,字字笔力千钧,奠定了鸿篇巨制的基调,也折射出汉字的无穷魅力。

当唐诗中的哲理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翻译的过程中竟变成一句可笑的指示标语:“想要看全景,敬请上二楼”时,我们不由得对其深思。完全相同的字数与格式,大致相同的表意,原句流传千古,而译文只是一句寻常无味的提示。中国话的变化万千、奥妙无穷和攀登之艰让我们不得不感叹。

中国字、中国话不仅仅是方块基石筑起的长城,一个个音节、一个个字符表音传义,更体现着中国特有的民族情感和审美取向。

几笔朱竹象征着君子不慕荣利的清净淡泊,数枝老梅刻画出志士傲霜斗雪的铮铮铁骨。“竹”与“梅”不再是单薄的文字与寻常的植物,它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要求,成为了一种审美、一种精神。“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在最暗无星光的长夜和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竹与梅所凝结成的精神盾牌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恪守高风亮节,为理想奋斗不屈。

流水不止,松柏常青,“松”傲岸挺拔,与鹤并提,被赋予了长寿的吉祥意义。在中国为老者祝寿的重要场合,一个“寿”字,一副贺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都传达着中华民族的审美风俗。流传甚广的纪晓岚为官宦人家老夫人祝寿的趣谈则是中国话风趣诙谐、花样百出的有力说明。祝寿诗首句异样,让在场宾客无不惊诧:“有个婆娘不是人”,次句则不慌不忙解释缘由:“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刚松一口气又被其第三句怔住:“生了儿子都是贼”,波澜迭起,末句最终化解紧张气氛,引出祝寿主题:“偷来蟠桃献母亲”,似贬实褒,一波三折,使得在场者惊与喜交迭,寿宴上宾主同欢。中国话讲究语言的艺术,如无价的和氏璧,精心雕琢,终成至宝。

中国字、中国话追本溯源,可以找到一条从远古一路奔腾而来、澎湃不止的文化之江,含蓄深沉,底蕴丰厚。

灞桥折柳,以示惜别;对月长叹,思乡怀亲;南国红豆,寄寓相思。在中国话中“柳”与“留”谐音,“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相赠,传达着不忍分离之情。月在中国文化中早已化身为一个可与之进行精神交流的文化符号,“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绮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壮阔尽赋予了这玉魄精灵。头顶上的一轮明月,手掌中的一粒红豆都有着隐含的深义,怀人而不道破,相思却不言明。中国话、中国字的谐音双关、同音异义为中华民族含蓄的民族性格和内敛的情感表达提供了途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其中“晴”“清”与“情”,“丝”与“思”,“莲子”与“怜子”均为谐音双关,体现了东方爱情温婉之下的炽烈,内敛背后的真诚。

中国字、中国话若不静心学习,掌握不好就会使意思大相径庭。相传一乐师曾以琵琶赠友,却误将“琵琶”写成了“枇杷”,友人答谢时调侃道:“食之无味,听之有声”。乐师惭愧,作诗自嘲:“琵琶不是此枇杷,恼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馆尽开花。”中国字、中国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中国人,对中国字、中国话的学习更加不可马虎,只有学海泛舟,深入了解,才不会闹出“箫馆开出枇杷花”的笑话。

中国字、中国话千变万化,拆分与组合灵活巧妙,如钻石历经千锤万凿、精心打磨,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泰山上林林总总的石刻碑文中有两个神秘的符号,引起无数探寻的目光。“虫”字最上端的位置多添了一撇,另一个好像“二”字,却两画长短相同。这样令人费解的符号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意义?饱览泰山如画风光,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为这两个符号加上不封口的边框,不正是“风月”二字的繁体字吗?原来这两个看似残缺的的方块字正是在赞美泰山“风月无边”,含而不露,令人久久回味。

中国话更是“一样话百样说”,一点细微的改动,一个点睛的添加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北宋苏家创造了文坛上“一门父子三词客”的辉煌。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年少聪慧,踌躇满志,曾拟一副对联贴于门外:“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位长者经过,见其口气不小,以诗书试其才华。兄弟二人汗颜地发现自己竟有许多字不识得,许多书不曾读过,便于上下联尾各添两字,形成一副新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奋发上进取代骄傲自大,奠下了通往学问广厦的路基。中国话的奥妙促成了一段文坛佳话。

中国字、中国话打动了越来越多醉心于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却往往被本国遗落。当今英语的狂潮席卷全国,通过英语四六级成为大学学子日程表上的重要一项,中小学教育早已将英语奉为与语文、数学鼎足而立的主要科目,双语幼儿园如火如荼的开设更显示出英语教育在中国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向。在力捧英语的同时中文教育备受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商业运作中,文化缺失的状况屡见不鲜。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旅游胜地张家界景区乘美国大片《阿凡达》热映之风,将电影中悬浮山的取景原型乾坤柱擅自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甚至以“阿凡达哈利路亚玄幻之旅”为卖点,攫取社会的关注。“乾者,天也。坤者,地也。”乾坤更名,试问中华脊梁何存?这样的追风与炒作在哗众取宠、招揽游客的面纱之下丧失的是中国字、中国话的文化积淀和民族本色。数典忘祖致使宝珠蒙尘,令我们深深地警醒与反思。

素胚青衣,质朴恬然,只属于中国的青花瓷没有雕龙绘凤却可以价值连城,静雅永存。中国字、中国话正如瓷中青花,以自身的博大深厚、源远流长闻名于世界。孔子学院在世界的开设,增强了中国自豪感的同时也提醒中国人珍视这“案上青花”,不断传承、探索,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华夏瑰宝,字话传神。音乐组合S.H.E.在歌曲《中国话》中热情洋溢地唱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只有作为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人,都能发现中国字、中国话闪耀出的骊珠的光华,方块字才能真正地筑起中国梦的长城,中国话才能雄壮地扬起华夏龙的声音!

(责任编辑:黄紫俞)

上一条:写给四年后的自己

下一条:红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