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那座城

来源:原创作者:13级 杨雅璐
时间:2014-11-17 23:05:00点击:

那座城,曾被唤作北平,那个年代,曾被叫做“民国”。岁月或缓或急地向前走,那些深藏在这种城岁月里的旧事,那些隐匿于胡同角落里的故人足迹,那些曾经一笔一划描绘的生活是否还存有?循着温婉的文字,徘徊于一条条胡同陋巷里,抚摸着古灰色的一砖一瓦,我追寻着沉淀在时光里的故事来到这座城。

那座城,在郁达夫的眼下,庭院里屹立着的是最美丽的秋景,胡同深院里飘零着泛黄的落叶,北国的秋总是来得那么静、那么清、那么悲凉。他叹道“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我看到那座北国的城,便在这样一个秋季,那古老的街巷沉淀了太深厚的历史,旁人的脚步声不可亵渎这份厚重与安宁,历史的积淀带来了太多荣耀和灿烂的文明,但并没有滞碍这座城前进的步伐。宽大干净的街道,没有一丝被秋风刮过黄沙漫天的凄凉,明媚的阳光透过树的罅隙投下斑驳的暗影,蓝蓝的天空时而漂浮着朵朵白云,抬起头仰望极目所视乃遥遥万里,清亮的似孩子的眼眸,丝毫看不到霾的阴影,民国那个时期应该还没有雾霾这个说法吧,大概是这座城市的美丽让郁达夫深深痴情于我们的国家,爱国的情绪让这位勇士在国家危亡之时放弃个人生命,义之大勇让这座城也为之动容。

美景从不缺少,少得是发现美的眼睛,行走在这座古城,每一处皆是景,每一处都是历史的厚重,每一处都是人文的彰显。我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美所吸引,传统的街道及布局并没有让它陷入保守的滞障中,我喜欢这座城的天空,喜欢这里的人们说话带有的北方调调,喜欢走在阳光下干净舒缓的节奏,仿佛读一本老舍的小说,听他用安静祥和的语气娓娓道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人文在这座城市重叠,她让人感到幸福也不需要太多理由。从小羊圈胡同里走出来的人民艺术家,他用老北京的的大白话最地道地述说着一个个北京故事,幽默中带着深刻,让读者仿佛感染到北京豪爽直率的人文性格,他“寓哭于乐”老舍幽默散发着无比深邃的艺术魅力,“我们必须像一座山,既满生着芳草花香,又有极坚硬的石头”。

一直以来,这京城里的女子也多是风韵不凡,走在这古色古香文学气质浓郁的街头,驻足在胡同绵延的最深处,踟蹰于这浓郁生活味道的胡同四合院里,便是一幅画,一处景,索性将自己融入这画中尽性抒发这女儿身的柔媚之声。而她——萧红又是更与众不同的。她本是东北姑娘,眉宇间也时常流露着东北风情的刚烈、豪爽,但那座城里也捕捉了她翩翩走过的足迹,她追随于鲁迅的背影下,也活出了自己的人生风采,尽管提起民国的才女她的命运最坎坷。“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与别人写了。”这是她临死前留在世间最后一笔,豪放豁达的情绪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只有后人在走进她的红楼一梦时才能得知她这一生的痛与爱。

胡同深处,一株茂密的梧桐树屹立了百年,秋风拂过,一片梧桐叶翩然而落。我坐于窗前,捧起一杯香茗,揭开白瓷碗的盖儿,腾起的水汽溶着茶叶的清香,凝成细小的水珠挂在睫毛上,回想那座城,心中满是安详与祝福。

(责任编辑:徐丹)

上一条:韶光起舞,我在路上等你

下一条:那支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