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为人生远景凝眸

来源:原创作者:13级周茜茜
时间:2015-05-24 17:30:00点击:

翻开《走近沈从文》这本书,泛黄的文字缓缓流淌出来,仿佛描绘着不被打扰的祥和生活,倾诉着沈从文传奇独特的别样人生。

沈从文小学学历,行伍出身,造就了他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好友的离世使二十岁的沈从文正经思考生命的意义,正是这份思考促使他弃武从文,揣着朦胧的理想外出求学。他曾说自己是“读一本小书的同时读一本大书”,他的灵感来自于人生长河的真实体验,无论是早期的湘西世界还是后期的都市生活,他始终保持着最真实的内心净土,写出最纯最美的世界,所以广受喜爱。写作注定要是一种自觉行为,他的早期创作没有经历系统的训练,又为生活所迫匆促就章,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艺术成熟过程。沈从文早期的文学诉求只是“想把自己生命所走过的痕迹写到纸上”,直到后来发展为自觉写作,才真正开始探索、寻求自己的文学理想。

第一次接触沈从文的小说是从《边城》开始,湘西古镇、渡船、唱歌、翠翠、傩送……一笔一划都极力展现人性人情的醇美,讴歌生命的原始热情和张力,以美写丑表现出对人类伦理道德和民族品德重建的热切探求。但小说的最后翠翠只是无穷无尽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从朝到暮,从春到秋,翠翠孤寂地守着一艘小小的渡船和一个略显悲伤的结局。求之未果,苦苦挣扎,也许这就是人生。

“我是一个对于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在沈从文心里,生命的意义大过一切,所以他不只揭露黑暗的一面,更褒扬了那些淳朴自然的人物性情、灵魂之美,把单纯朴素的人格尊为人性中最真切的愿望。早期的军旅生活给他带来杀戮和血腥的阴影,而后靠笔杆子吃饭的辛酸倾注了他对生命的热切,这一切都在他的笔下体现出来,勇敢、雄强、醇厚、热情。文学之于沈从文,是一种近乎宗教情绪般的信仰,他发自内心地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文学生命里,从不追名逐利,不戏弄艺术。相较于当时部分作家所强调的注入鲜明的阶级政治内容后激昂高涨的宣传作用,他始终坚持把国民的精神性改造看得比社会改造更为基础,希冀以文学的道德净化力和艺术感染力去实现民族自救。

沈从文的坎坷经历令人唏嘘不已,而他固守的独立知识分子品格以及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在今天依旧能给予千万读者无穷的精神力量和心灵鼓舞,我们更应该坚守的,是他这样为人生远景凝眸的品格。

(责任编辑:陈喆)

上一条:当青丝落成秋霜

下一条:让文明之花遍地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