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小小感悟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5级 龚芯
时间:2016-07-13 10:41:31点击:

  支教第三天。

  很有感悟的一天。

  上课和家访。

  今天上的是五六年级的课,觉得开心的是上课纪律比较好,但自我感觉有点无聊。期间我一直都有问他们问题,男生中有几个很积极,特别是那个胖胖的小男孩,他的学习能力、学习的热情让我佩服,下午去家访的时候路过他们家,顺便进去请家长填调查问卷。发现他正在努力做着数学题目,电视在一旁放着,但对他似乎毫无吸引力,低一年级的小女孩也就是他妹妹,带我们进去后,也认真的在做着英语。他们爸爸眼睛有点问题,但是看起来像是一个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小男孩不会做的便问他爸爸,他爸爸则耐心告诉他。妈妈也是一个很和善很好学很重视教育的人。知道小男孩是小女孩哥哥时我真的超级激动,因为有哥哥的女孩子是很让人羡慕的。去的第一天就看到他们俩了,很和善、很友好、很热情。再回想之前哥哥维护妹妹的情景时,有一股暖流流过。

  今天在办公室备课时,那个小女孩跑了进来,拿她画的画给我看,画的是植物。一开始我还不懂,为什么给我看?其实我是有点害怕接触他们的,怕一不小心伤害了他们,在我小的时候,我很看重老师对我的评价,老师的一举一动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她画得真不错,忍不住翻开了前面的,然后拍了几张照片,送她走了。后来田冠华学姐上课回来问我那小女孩有没有来找我,她说她对小女孩说:“你画得真棒,要是生物老师看到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听到这个话,我觉得好暖,她真的因为这句话特地来办公室找了我,比较内疚的是,我没有及时领悟到她的心意。

  但一个班除了少数这么积极的人外,大部分都是默不作声的,即使是简单的问题。女生真的是很不积极,以至于我后面只对女生提问,很简单的问题,却还是没人敢回答。这时候我突然理解了老师问问题的心情,不管你答没答对,只要你站起来就好。但大部分人总是在心里想着答案,表面却默不作声。更多地让学生更主动更勇敢地去表达自己,这是课堂上老师需要做的。

  前面提了那一对优秀的兄妹,他们的优秀,除自身原因外,我想更多的与他们的家庭因素有关,父母都陪在他们身边,而且都能辅导他们学习。相反,那些留守儿童,在这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家访是针对留守儿童而展开。我和吴晓倩学姐一组,负责一年级小朋友印欣。在聊到家庭情况时,印欣奶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父母离异,又都外出,这无疑对小朋友影响很大。在我们聊着的时候,她上中班的妹妹在一旁向我们展示着她的作业,她在学校的东西。这是一种渴望被认同的心态吧。印欣在老师面前很是拘束,据奶奶说,印欣成绩也不好,自己也是有心无力,没法辅导。

  聊至情深处,学姐忍不住也讲起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生活,后来和妈妈一起生活。

  又想到了自己,从小父母不和,和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问我是要爸爸还是要妈妈,然而意愿却没被尊重,妈妈虽然先前口口声声说要我,结果还是把我让给了爸爸。从小就与爸爸、爷爷奶奶接触的少,自然是不喜欢他们的,那时候,在爷爷奶奶家里,几乎是天天哭,天天闹着要回外婆家,但却又莫名的懂事,因为那句你去外婆家以后学费就由外公外婆出而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一个劲的哭。四年级开始寄宿,一直都是留守儿童,没人教我要怎么做,周末放假回去就是电视,在电视面前就像在吸食鸦片一样。最羡慕别人妈妈指着比她孩子优秀的人的成绩说,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小时候拿成绩单都是一个人,在别人那么关注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与老师主动联系、主动交流时,我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学,甚至买课外辅导书还会被唠叨学好学校发的书就够了,还买什么书这类话。初中爸妈来过学校的次数屈指可数,高中更像是放养在外,无人问津。懦弱自卑不善说话的性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养成的。

  虽然最后还是考上了大学。每次听到妈妈说我们什么都没管,都是她自己的话,以及说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时,莫名觉得心酸,是啊,我就这样子长大了。没怎么管就长大了,庆幸我没有变坏。原以为弟弟不会像我一样被放家里,但因为教育问题,妈妈和叔叔不得不把他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着。一种无奈。

  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他们能见证我的成长,陪我走过漫长岁月。

  然而,中国的留守儿童如此之多,每天都有孩子在心里想着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隔代教育最大缺点就是只顾满足身体上的需求,对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却有心无力。虽然还是会健康长大,但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缺失却不知要怎么弥补。然而造成这个局面究竟是谁的错呢?经济条件、教育问题、社会保障等等,除却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父母是否也有一定的责任?

  希望未来留守儿童的数量能减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编辑 周敏

上一条:皇都断想(二)

下一条:皇都断想(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