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将自身的全部,倾注成一杯下午茶 ——记麦洛洛长沙读者见面会有感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4级 周宣萱
时间:2016-12-02 20:38:04点击:

 

     ——不需要过多修饰的语言组织,仅仅是轻描淡写,就榨干了他自己所有的感情。

    这是我翻开麦洛洛的新书《我愿与你浪迹天涯》时感受到的。没错,榨干。比起灌注,更像是榨干、挤压。就像是你紧握住生活这块本带着些酸苦的柠檬,让它滴下鲜美的柠檬水。

    以前的我,并不了解麦洛洛,也并不了解他笔下世界背后的他自身的生活。直到今天有幸来到了这次难得的读者见面会,我才有机会得以一窥这位年轻作家的真实——他不仅代表了青年的文学,更是文学的青年。

    正如阿多尼斯的那句“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写作,是你要把骨肉融进字里行间,将它当成一件严肃的、神圣的事情,当做‘信仰’。”

    如此,你才能毫无怨言地坚持着这份孤独的事业。

    信仰,到底有多么重要?我认为,有信仰的人,道德境界会是更攀一层楼的存在。这种信仰,已不单单指宗教,它是抽象的信仰,即人们内心对非道德的行为与想法做出的任一类型、形式,甚至不论有无实体的自我约束这样的行为观。它如骑士般守卫着你头脑中的固有领土不受侵犯,它鞭策,驾驭着你的观念不固步自封。任何外界的因素、秩序、律法甚至社会的约定俗成,都比不上你内心的这道防线。它坚硬的盾牌抵御着你的欲望,它锋锐的长枪抵住你的咽喉,告诫你:你有一个要说干就干的梦想,它需要你拼上生命,交出命运,打碎你的血肉与骨骼也要去完成的,一个不仅仅是停留在“妄想”起点的梦想。

    那么作家的信仰,其中的本质是什么?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是感受。

    是感受之后的倾吐。

    是倾吐之后,所调和的那一杯下午茶。

    在大理的三年间,他过着许许多多尚处青春年华又都怀抱着一颗“我想去看看”的心的青年人梦中的生活:开家客栈,写写作,认识许许多多的人,记录着林林总总的他们的故事。他的天空,是云南湖水的蓝。我们觉得,他不是孤独的,毕竟,他有过无数奇妙的邂逅,聆听过许多戏剧般的故事,他看这个世界,看人,看自己。

    他想肩负起一个担子,他想记录下他所路过的这些交错的世界,这些人,这些或喜悦或悲伤的美景。

    确立起了这样一个有着压力的目标,孤独变得如饥似渴。他知道,他的路上有他们,多么幸运。但他不满足于这份幸运,他要把它们装在自己满满当当的行囊中,背起它,带给我们。

    这一段路程是形单影只的。他采集着他们的追求,为博得自己的追求。那些如诗般的语言从双唇流出,立刻就沾染上了大理清新的气息。但在这背后,是他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推翻自身的感同身受,在汹涌的大浪中拼命摇着船橹,直至到达风平浪静之后那一方令之前的所有辛劳都甘之如饴的伊甸园。

    也许,他在每一个伏案写作的夜晚,都会在想:如何把他们的色彩带给更多的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宣泄他们的情感?夜晚的星辰与暮色,也许总会带给他无数灵感与遐想,但他知道,要用实际的颜料来描摹一个个真实的人,需要的可不仅仅是想象。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他懂得不去把他人代入自己,而是把自己代入他人。就像他每一次阅读王安忆、严歌苓、余华那样,在阅读中积累起自身的素养,基奠自己的气质。他这一次,选择更多地去做一个阅读者。但在另一方面,他依旧又是一个写作者,所以,他使波动的情感在他的皮肤下内敛,书写出一串干净、清澈、纯粹,偏偏又能通过脉搏,触摸到那蕴含着激烈心跳的文字。

    他说过,阅读也是孤独的,但你却能在书中,聆听写作者那一次无意中邂逅的美景。也许,我们每个阅读者,都是一个人独自行走在路上,但我们通过这或宽敞明亮或狭窄曲折的道路,结识了数多怀抱着同样热切之心的旅友。甚至,当我们到了路的尽头,还可以轻叩那爬满了爬山虎的门扉,贴上耳朵,与写作者来一段精神与灵魂上的交流。好比我,也像一个普通的旅行者,用我的足底丈量无数人世界中的地面,但我却不足于此,顽皮地想去做一个土地测量师,用自己并不正规的标尺和仪器,去揣测、琢磨作者的心思,在城市底下的暗流划船歌唱。

    我想我们每个人,在建立起了自己这一方小小城市的同时,也已经不仅仅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别人故事中的阅读者,更是我们自己人生的写作者。就像麦洛洛一样,他握紧自己手中名为“命运”的骰子,用梦想控制着它向上投出“6”的点数。我以前一直问自己?我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我又回答自己:是给出那个“我的价值到底有多少”的答案。我透析自身价值的衡量标准:我能为这个世界付出什么?我又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我想告诉我自己什么?但论结果,至少现在,我还不知道。但我的内心,一定有一个准答案在那里存在着。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一时语塞。在当时的我看来,意义与价值是如同橘皮与橘肉一般,是两者可以剥开的概念。可是现在,我领悟到,它们,只不过是如宽度和深度一样不可割裂的两个维度。它们通过你的信仰与人格,把你这个一维上的点与这个大世界,丝丝密密地缝合起来。

    因为你要相信,你自己永远是这个广袤的宇宙,无法舍弃的一个世界,一块组成部分!就像约翰.多恩的《丧钟为谁而鸣》里的那句诗: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会减少。

    因为我们永远不会是一个人,即便我们有着孤独的花园,即便那花园中只有一颗树,但因有那芳香,下自成蹊。

    感动和打动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我发现我每一个新的身份能带给我感动,那当我发现我和你们这些丝丝缕缕的联系时,产生的,便是打动。

    就像麦洛洛所说起过的,那些和他一起的写作路上的羁旅人。他们会向朋友们借钱出资自己出版作品,坚守着他们自身不被出版行业内部规则所扰的、梦想的净土。他们互相帮忙宣传出售,售卖完的利润,一部分还钱,一部分继续印刷、售卖。他们的路上一路坎坷却在互相扶持中自我灿烂,还好,还有这些孤独的追求者的陪伴。

    而我,也只不过把我和他的想法,联系在了一起。

    爱情,死亡,与反悔,是文学作品中永亘不变的,也是一直被消费的话题与要素。但在这本《我愿与你浪迹天涯》中,我看见的,是信仰,情感与孤独。这个92年生的崇尚文学创作的年轻作家,在文字间的碰撞中轻吟他的坚守与快乐,让我再一次在那些哪怕是遗憾过后留下的碎片中得到情感上的卡塔西斯(陶冶、净化)。

    因为他如此信仰着文学,他愿——不仅是愿意,也是心愿——为了这些可爱的人们,为了这个可爱的、无法缺失的世界,他愿意倾注自己小小世界里所有的意义与价值的内涵,倾注他自身的全部,使它们能汇聚成一杯能够让我们唇齿留香的下午茶,在品茗时思绪飘飞,与他并肩前行。

    因为,他说——

    “我愿”的路上,有你,很幸运。

    愿你衣襟带花,愿你岁月风平。

(一审责任编辑:董琪)

(二审责任编辑:刘子涵)

上一条:行走是消除偏见的最好方式

下一条:《浮生六记》续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