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驴得水》——一场荒谬的劫难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4级 周宣萱
时间:2017-03-03 21:54:54点击:

    看完《驴得水》,我的心里浮现出了四个字:自食其果。这部以喜剧为表象的影片,将矛盾和荒谬推向高峰,将愚昧与可悲展露到了极致。在剧情一步步的推进、“错误”的堆加累积以及重重的对比和伏笔中,为我们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尽其悲凉的人们自造出来的恶果的图卷。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一间民国的农村小学中,在这个极度缺水且贫困的地区,只有四位教师:有一心想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孙校长;外表风情万种内心单纯可爱的张一曼;耿直火爆的青年周铁男以及认真负责的裴魁山。除此之外,还有孙校长的女儿,未经世事年纪尚轻的佳佳。大家虽然性格鲜明且迥异,但都有一颗愿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心。

    然而,在这个贫困且生源严重不足的地区,经费成了严重问题。为了缓解经济上的紧张,校长将一头为学校拉水的驴虚报给教育部以达到多领一份薪水的目的。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为了将其掩饰,大家不得不造成更多的错误,使雪球越滚越大,造成了之后一系列的危机。

    在影片开头,有这么一段情节:驴棚起火了,大家都忙着去救火,火却越烧越旺,到最后驴棚整个都燃起来了,大家反而不去救了,原因是为了留下生活用的水。

    这一小小的插曲,虽不引人注目,却反倒暗示了后来的剧情,也折射了利益与现实的问题。

    纸必然是包不住火的。教育部特派员的一次突击检查,让当地的一个铜匠顶替起了“驴得水老师”的牌子。随着铜匠的“变脸”,原来在这所小学校里的人们,也在一个个地发生着变化。

    印象里最深的,就是在一开始,校长的建议遭到质疑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干大事者不拘小节。然而在一次次的“不拘小节”中,这本就脱离了正确的轨道的“替代”,在隐瞒与掩饰中越来越扭曲。他也许是一直想朝着自己的教育梦稳步前行,但一次次的忍让,承受后,他发现他们已经到达了不可挽回的余地,越是为了生存与利益妥协,他们就越是被逼退入到一个连生存也求不得的境地。我们甚至发现,这个展现在校长身上最多的“自食其果”,也一步步地暗示着、推动着剧情,分明有种“挖坑给自己跳”的讽刺意味。因为驴棚被烧不得不让驴住的山洞,最终成了校长被绑架的场所;嘱咐发疯后的一曼的那一句“什么也不要听、什么也不要管”,掐断了校长获救的最后一丝希望,也促成了最后婚礼的悲剧。可以说,校长是这群人物里变化最小的一个,但这种变化最小,恰恰是他一成不变的“妥协”的体现。也正因为这种“变化最小”,让他反映出了其他角色的变化。

    裴魁山,一开始他展现给我们的形象,是一个顾大局、愿意为了事业放弃自身利益的青年。从他和张一曼的对话,我们也发现他曾是真真切切爱过她的。他懂得她的单纯可爱,当张一曼因他那一番求婚的话吓到,说今后不会再招惹他时,他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笑着说“晚了”时,我们也曾被这个痴痴的知识青年所打动。但懂得并不是了解,他不了解一曼对于自由的向往,他的内心也被传统的道德观所束缚。在一曼“睡服”铜匠之后,他的内心崩塌了,也许是他感觉自己在“性”的自尊上受到了一曼突破传统的挑战,在“睡服”事件后,他抛却了自己的爱情,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奴颜屈膝,变成了一个说着“你为什么要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的不折不扣的自私分子。作为第一个转变的人,他穿上的貂绒就像是一层拜金主义的丑恶的皮,把他整个人所包覆了。

    裴魁山心中埋藏的个人主义以及陈旧的思想让他在感觉利益和尊严受损后最终扯下脸皮破口大骂张一曼是个臭婊子,在当时,甚至也许在现在,都会有人这么想。但张一曼作为一个人、一位女性,凭着她那份纯洁的心和看准时机救场的智慧令我们不由得深深喜爱上这个形象。也许她的想法在当时看来过于前卫,但她是在捍卫自己的自由与幸福,是剧中一个女权概念的集合体。她善良,会安慰裴魁山和铜匠,在不得不赶走铜匠后会感到难过;她刚烈,会为了与报复她的铜匠抗争而甩了自己好几个耳光;她也饱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在学校装上电灯时,她会高兴地拉着校长在操场上翩翩起舞,在做校服时,她会幻想大家一起穿上校服合影时的场景。她爱美,而她,也确实是美的。在她不得不面对镜子看到自己被剪掉一头长发的模样时,失声尖叫并躲到桌子底下时,我们看见了美的破碎:就像每一个悲剧所打破给我们看的那种美的破碎。

    张一曼是疯了,但她却依然追求着美,她看见的不仅有被迫屈服在枪下的周铁男,还有漫山遍野美丽的野花。她的眼里终究映出了美,就像校长说的那句话:“她不是挺正常吗?”是的,这里的人们都已经扭曲了,不正常了,可疯了的张一曼,却是唯一正常的人。

    周铁男,这个耿直火爆的青年,曾是最多地抗争过这一切“不正常”的人。但他的反抗,在我看来,不是为了消除什么、解决什么而反抗,而是单纯地为反抗而反抗。但他的反抗,在特派员的咄咄逼人、铜匠的蛮不讲理的背景下,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如蜘蛛丝一般想要抓住的希望。但我未曾料到的是,有了希望,也就有了希望破灭的痛苦。那一声枪响中的生死历劫,使这个顽勇的青年最终涕泪并流地跪倒在枪下,求特派员不要杀了自己。一切的英勇成了弹指一笑,但我心中更多的却是悲戚,因为生存,一个如名字“铁男”一般的青年最终成了面对即将被强奸的一曼不敢伸出救援的手的软蛋。

    也许,我们可以说造成了后来悲剧的是那位被拖进这个漩涡中心的铜匠,一天“知识分子”生活使他变化成了一个追名逐利,且为了报复不择手段的人。在报复张一曼中,他的丑恶完全展露出来,他也许是为了他被损的尊严而羞辱张一曼,但他的变化令我们惊惧,也同样愤恨。

    我们同样可以说造成了悲剧的是霸道愚昧的特派员,正如校长所说:“需要受教育的,不只是农民”,特派员胸无点墨,不但压榨给学校的经费,在真相被揭露时,依然为了利益将这出“戏”继续演下去,不惜绑架孙校长以及助纣为虐迫使佳佳与铜匠结婚。在一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牺牲他人所上演的那场假葬礼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真的葬礼:一场埋葬所有人本心的葬礼。就连我以为最后能力挽狂澜扭转这一切错误的佳佳,也不得不因为父亲那一句“还差一步就能实现我们的梦了”而含泪放弃反抗。这是一场希望的覆灭,如同波涛一般,将一波波涌起的希望一次次在我们面前生生掐灭,令我们感觉到一种无力的心痛。

    我们到底该责怪谁?本质的生存吗?为求得的利益吗?还是被损坏的尊严?也许我们可以追溯到最初那因为谎报而导致的错误。原本这个错误可以予之改正,但一次次用谎言去掩盖,真、善、美的空洞反而越来越大,就像最开头那一场救不过来的大火,这逐渐扭曲的事态,必将因为填满所有难以想象的荒谬,最终成为无法扭转的劫难。

    也许一开始,就昭示了这场剧将不会以正常的方式落幕。不出所料,最后打破这种越来越走上不归的结局的人,是铜匠的老婆。一个泼妇最终以近乎撒泼的方式为这出闹剧收场,在我们看来多么讽刺,但事实的确如此。就像《我不是潘金莲》那样,无法挽回的闹剧,最终只有用出人意料的方式来缓解,而不是纠正。

    故事的最后,因这一场搅合,事情的真相最终败露,大家也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可不同的是,佳佳去延安投靠了大哥,捡到手枪的一曼却在房里意外自杀。她们,一个代表着希望,去找寻新的方向;一个却作为美的化身而覆灭。而代表着她们美好回忆的事物,佳佳的橡皮球在草地上洒落,属于她的童稚再也不会回来;而一曼做的校服,却留在了房里。希望最终出走,美最终覆灭,而属于剩下三人的办学梦,在扭曲与劫难收尾后,又不知该如何展开……

(一审责任编辑:宋福栓)

(二审责任编辑:赵倩)

上一条:待到心田飘香万里

下一条:向往的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