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寂寞红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7级 王媛
时间:2018-11-02 19:26:22点击:

    红楼一梦方忽醒,繁华当中有荒凉,为一代美人香消玉殒而愁、还悲、更痛。

——题记

    曹雪芹不可不谓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作为一个身处封建社会的男性,他的笔下竟能诞生出那么多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物。最值得提及的莫过于他对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细致把握与精确描述。他塑造的林黛玉更是那个时代特殊又典型的存在。黛玉不似宝钗一般遮掩,也没有袭人那么多顾忌。她的娇嗔,怨怒,感伤确是那深宅大院、红墙乌瓦里唯一有灵性的人气。但这也注定她孤寂无疑。从去贾府的水路上,她孤身一人,无所依傍。再到地顷多少的大观园里,那么多同龄的姐姐妹妹,也难得一个真正的知己。没人懂她葬花时的感伤,也没人能够感同身受她这个丧父丧母他乡客的凄凉。大多时候,在她们的聚会上,热闹都是她们的,而自己却什么也没有。

    是黛玉故作清高,性子冷淡,不喜与人亲近吗?非也。只是因为热爱,所以不愿将就。也因为懂得生命可贵,所以珍惜异常。外表冷漠,内心狂热。这样的人往往在内心深处留有一份倔强,纵使世界难过事万万千,也不向现实妥协,也要在方寸之地保留自我。

    她喜欢宝玉,但凡他多和湘云妹妹、宝钗姐姐等等亲近而冷落了她,便不高兴,与其强迫自己和他们争抢着说闲话,不如一个人清净,于是自顾自地甩了冷脸子回潇湘馆;她怜爱落花,因此拣花入水,为之泣泪,她不想是否要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高远志向,就以它们最美的姿态,随水而流罢。人言:我开心时,再寒冷的冬也变得柔和;我伤心时,连姹紫嫣红的春都显得那样无趣。感时伤世是人人都会有的情感,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在黛玉身上得到了数倍放大,她就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女子,她易感易伤,对世界的万物都有着极其敏感的感触。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春过花谢,那她呢?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自然与人的这层微妙关系。更不是所有人能在感叹过后,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葬花吟》,吟得不止落花,更有对孤寂灵魂如何安放,余下的生命何去何从的追索。她清楚地知道,这样一个她,很难遇到伯牙。即使有,那高山流水的乐曲也终有一日会消弭,自己也是枝头花儿一朵,春天一过,就凋零。但这又如何,在该灿烂的日子就尽情灿烂吧。按照自己的心意,无论外界多少流言蜚语抑或是一点无人关心。遵从自己的内心,便不后悔,不迟疑。犹若撒花入水,但愿行至水穷处,能遇见一个花魂好归所。

    很多人唏嘘黛玉的结局,觉得她不值得为宝玉流尽一生的泪水。但身在红尘中,我们似乎也忘了原来的黛玉并不属于贾家大宅,更并不属于这凡尘人世。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只因受了神瑛侍者一滴甘露之恩,才幻做林黛玉前来报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宝玉是日,黛玉是月。有日光,灰暗的月球表面才会散发出淡淡柔光。我想,黛玉为宝玉流干了眼泪,她不会后悔,无论是她前世作为绛珠仙子的诺言也好,还是今生本已注定的命运也罢。至少这一生,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没有辜负宝玉,更没辜负自己。

    红楼里万千人物,多少人只是红墙乌瓦里的沉睡者,又带着怎样的悔恨离世。独她,在滚滚红尘中完成了自我救赎,完整了自己的生命。饮着寂寞酒,也要学夜莺高歌,以心头血浇灌玫瑰。即便悲凉,也值得被歌颂!

(一审责任编辑:周润佳)

(二审责任编辑:孙庆耀)

上一条:青春,就像漏水的盆

下一条:以青春助力扶贫之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