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论巴黎圣母院的被毁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7级 李新聖
时间:2019-04-20 21:55:27点击:

   这几日来,全世界的人们共同见证了一场不可挽回的悲剧——矗立了将近七个世纪的巴黎圣母院在火灾中被严重烧毁。

    消息一出,感慨唏嘘者有之,长跪祈祷者有之,默然深思者亦有之……然而,每当面对庞大的全人类的整体时,我们总是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事实:人心是复杂的。单从国内的评论来看,就有不少割裂了历史与如今界限的、狭隘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和暂时被火起的烟尘迷了双眼、于是只顾流泪的不振的人们。但是就其过错而论,后者实在比前者轻了太多。

    我们得很清醒地看到:过于激进总是有害的。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们,时时刻刻捂着祖辈们身上的伤疤不放,以至看到(曾经的)敌人的后代们身上沾了血,内心终于无比畅快,好像积郁多年的内伤完全康复了一般,最后还少不了来句:“苍天有眼啊。”

    我不知苍天究竟长了几只眼睛,但世上倘真有苍天,这话应该能让他恶心上几个月。而如果恰巧苍天记忆力够好,那么我想,他应该还不至于忘了百年前的文章里是如何讲述“精神胜利法”的。

    应该庆幸的是,当年的侵略者没有留下骨灰之类的遗物,而即便有,也应该庆幸这些东西没有留在我国,否则,只怕现在正有人指着那盒子,暗骂一些“你们的孙子终于倒霉了!”之类的“过瘾”的话,而这种对于文章情形的再续,该是要再恶心苍天一阵子的。

    然而弱小如阿Q也还有着“精神”上的“武器”,至于受了现代文明熏陶的当下的人们,怎么会沦落到两手空空的地步呢?当然不能!你若要“开战”,上述那些激进者们怕是会立马祭出“遗忘等于背叛”的杀手锏,直让你落败到羞为国人的地步。但是,清醒者们终究不用害怕,因为口口声声拿出“背叛”的毒剑刺向我们的、这些所谓的“侠客”,却正是把“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先贤遗训忘得干干净净的人。我们不仅不用害怕,甚至还要反问于他:“我们该遗忘的、不该遗忘的究竟是什么?”若仇恨、怨念应当被永久记住,那么今日之世界怕还是互相杀伐流血的世界,今日之文明怕还是刀枪剑影中毁人于无形的文明。我们实不该图一时之嘴爽,而悖文明之进退。

    不过,仍有些顽强的“侠客”不会轻易放下毒剑,以至于竟然从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发现了“希望”,将圣母院与雷峰塔的倒掉一同归于“活该”的。这不过是让我们恶心得文雅些罢。稍显得冷静些的人们,倘能将彼时之中国与今日之法国、雷峰塔之象征与圣母院之代表细细比较下,就立即能看出其中的迥异来。倘还有些闲暇,不只限于《论雷峰塔的倒掉》,再将先生的《再论雷锋塔的倒掉》拜读一番,只怕都会红一红脸、发一发汗的。“畅快不过是无聊的自欺。”

    然而只顾得拔剑、扣帽子、再拔剑、继续扣帽子的“侠客”、“帽圣”们,又怎会有比较与细读的空当儿的呢?能拯救他们的,最后只有他们自己罢。

    但是终究还要有好的念想:相信部分人是受了少数激进者的情绪渲染,才一时间昏了头脑,拔错了剑。但对于那些罪魁的“激进者”则实在应该狠狠点醒:“拿起键盘睥睨天下,抛开评论寸步难行”的作为,实在是真侠客、真民族主义者们瞧不起的。

    那么再看“被大火的烟尘迷了眼睛”的人们。我们当然应该流泪痛惜于这场文化的浩劫,但是眼泪终究有限,那么悲哀过后,是否就匆匆地将这灾难封于史册而不再过问?答案当然也是:不能。火灾本身实属偶然,但是透过昨日大火的重重烟尘冷静地审视巴黎,我们还是能看到不少值得思考之处的。

    最明显也是最容易被陷入哀思中的我们所忽视的事情,是从去年年底开始且持续至今的法国“黄背心”运动。而作为一国之首都的巴黎,更是在多达21轮的示威活动中一次次陷入混乱动荡的局面。如果说刚开始时人们还是为了自己的福利而示威,那么在一次次的冲突升级中、在出现无辜市民被误伤、无辜商店惨遭洗劫的事情后,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运动的正义性了。

    法国人激进的性格是由来已久的,这从“第五共和国”的名字中就可略知一二。然而当激进有些过头,政府又不能很好地稳定局势时,混乱就是在所难免的事。虽然不能说这混乱与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有直接关联,但也不能全盘否定个中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法国人的激进(大革命),已经让巴黎圣母院被毁过一次了。

    当然,我们既要有冷静审视别人的眼光,更要有省察、警视自己的气魄。我们得好好想一想,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到不到位,我们冲动起来是不是也会毁掉悠久历史留存下来的瑰宝。巴黎圣母院的火,倘若说有一点益处的话,那就是能让兴奋过度的法国人有个共同的理由冷静下来,沉下心好好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办,而他国人民也有了一面代价不菲的“镜子”可以照照自己。毕竟,文明的遗物、历史的见证也许能熬过漫漫岁月,却断是经受不住(抑或是不忍心于)“运动”的折腾的。

    此外,我们既然要悼念文化的悲剧,就不应只紧盯着巴黎圣母院熊熊大火的灰烬,也要看到刚好一年前(4月14日)的古城大马士革在美英法联合空袭中化为“文明人的伤疤”;我们就不该沉湎于圆明园不可恢复的旧梦醒不来,要好好想想我们的瑰宝还会不会再次沦为废墟。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享受正当的幸福。”发愿要记着“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要历史在我们的手中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下去。

    毁既毁矣。悲剧总是不会太少,幸好人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四月十七日夜)

(一审编辑:于一博)

(二审编辑:杨镇瑕)

上一条:在一朵云中睡去 ——云南游记略

下一条:士人精神的传承与近代湖湘士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