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主题征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工委 >> “读懂中国”主题征文 >> 正文

【读懂中国】先生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记湖南师范大学叶雪芬教授

来源:作者:康乔 吴文莉 曾叶离
时间:2021-07-01 17:57:25点击:

“雪案精神天未负,芬芳气质记犹新。”踏进叶老师的书房,一副对联就这样映入眼帘。萤窗映雪,桃李芬芳,这正是叶老师一生的写照。这位尽职尽责的“教书匠”,坚守教师岗位五十余年,将宝贵的青春年华全数奉献给伟大而平凡的教育事业。她是文学院历史的缔造者,更是无数年轻教师的引路航灯。

她,就是文学院深受学生爱戴的叶雪芬教授。

如今,叶老师虽已行至耄耋之年,但她的眼神依旧澄澈,保留着一份教师的慈爱。每每谈论起自己的学生们,她也总是嘴角带笑,内心的骄傲自豪溢于言表。

寒梅傲雪,玉汝于成芳华丽

叶老师名雪芬,号筱梅。正所谓“傲雪寒梅独自开,唯有伊人踏香来”,这是一个父亲对于女儿的殷切期盼。艰难困苦,方才玉汝于成。叶雪芬的祖上曾是一方事业有成的“徽商”,曾祖父一代举家迁移到江西彭泽太平关收账开店。随后,父亲子承父业,同时扶危济困,悬壶济世,深受乡里邻间的爱戴。只可惜战火无情,时局动荡,叶家也难逃家道中落的命运。偏偏就在这困顿潦倒之际,家中的老五——雪芬出生了。叶雪芬自幼便养成了读书读报的阅读习惯,却苦于家贫而难以继续学业。叶老师回忆她的求学经历,总说是辗转流离,无限感慨。

从私塾到镇上小学,从教会女校到省立重点中学,叶雪芬的求学之路坎坷而艰辛,幸好这一路总有良师相伴,这也为她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埋下了伏笔。

其中,在九江私立儒励女中任教的老师们让叶雪芬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的儒励校长——吴懋诚女士,从美国留学归来本可以走上飞黄腾达的人生,却为了教育事业终身未婚。儒励的大多数教师都为女性,并且都对教育事业抱有极高的热情。这些老师们勤勉耕耘,教书育人的形象就这样印在了青年叶雪芬的心中。

在九江一中的学习期间,校方领导和老师也积极为叶雪芬提供物质和学费上的支持,使她得以心无旁骛地继续学业。这份来自老师们的温暖和关怀成为了她人生困境中的光芒,时时照耀着她未来的道路。

在1954年叶雪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开大学,从此开启了她新的求学篇章。于南开就读的岁月中,叶雪芬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拼命汲取知识的养分,也为后来的教育教学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对叶雪芬来说,南开不仅是母校,更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不同于中学的授课方式,大学教授们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无形中拓宽了叶雪芬的学术视野。在一众博学多才的南开恩师中,教授现代文学的李何林老师治学严谨、高风亮节,日后更是成为了叶雪芬仰之弥高、学之不逮的终身楷模,间接决定了她后来的研究方向。

叶雪芬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战火纷飞的年代走来,坚韧不拔的徽商精神、允公允能的南开校训共同构成了她人格的底色——寒梅傲雪,遗世独立。梅在严寒中盛开,却顽强地吐露芬芳,香染白霜。

立德树人,仁爱精勤育英才

自身曲折艰险的求学之路,让叶雪芬强烈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成长路上每一位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的老师以及共产党的经济援助,也让她铭感五内。于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个信念由此生发,并且成为叶雪芬后来的毕生追求。

1958年,叶雪芬从南开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文化厅,凭着一句“我愿意”改派为教师,从此一教便是几十载春秋。叶雪芬先后在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屡次担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和研究生导师,为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以及教师岗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叶雪芬初上讲台之时,距离新中国成立不久。举国上下困难重重,教育事业更是百废待兴。她带领着全体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努力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没有权威教材,她便组织全教研室成员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她带头省吃俭用,依旧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教学工作。叶雪芬说她一辈子就当乐于当好一个爱岗敬业的普通“教书匠”,她不仅是言语的表态,也同样践行着。叶雪芬无意追求达官显贵,功名利禄,多次婉拒领导的调职和升迁。在一次师大民选校领导的选举会上,她更是明言“不愿意干”副校长的位置。没有了这些名利场上的纷扰,叶雪芬便只顾一头扎进教学方法研究,认真呈现出一堂堂好课。她带过各式各样的学生,从工农兵、领导干部到自考学生,这些学生经历各异,年龄不等。可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她对待课堂的态度从来都是严肃认真,全力以赴。她注重根据学生的基础来调整教学内容,为他们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力求教学内容生动易懂,使学生们有所收获。正因如此,直到1996年退休,叶雪芬的课堂仍然是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易瑛回忆起叶老师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每次上课还得提前去占位置。

叶雪芬不仅是生动的课堂全校闻名,她严谨的治学风格也是远近皆知。

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叶雪芬每天都要去宿舍检查同学们的课堂笔记,有时也会辅导他们的作业。她把这个行为称为“下战壕”,因为教育事业正是她奋斗终生的战场。叶雪芬的严格规范曾让很多学生不理解,不但要求写作内容要逻辑清晰,作业中的标点错误和语病也会不胜其烦地纠正。于是,为了完成叶老师的作业,学生们往往要经历反复的修改或者重写,甚至有女生在这个过程中委屈落泪。可当毕业的学子再回忆起这段修改作业的往事,学生们总是感念叶老师的严谨态度让他们获益良多。

叶雪芬严格要求学生,对待自己也丝毫不松懈。叶雪芬坦言,在几十年的教学时光中,她可以骄傲地地说自己从未有过一次迟到或早退现象。仅有的一次踩点,还是因为公交车的半路抛锚。叶雪芬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时间,强忍着身体上的病痛奔跑赶路,最后穿着汗湿的衣服成功掐点进入教室。

谈及对湖南的感情,叶雪芬认为是起源于一句承诺。“希望你们在湖南生根,开花,结果,为湖南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这是当年湖大戴书记对青年教师叶雪芬给予的厚望,希望她能为湖南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只因着这一句话,叶雪芬就在这片湖湘大地上深深扎根,燃烧自己为养料,培育出一批批英才。立德树人,无怨无悔。

桃李芬芳,师生情浓佳话传

“严师风范,慈母情怀。”这是后辈学生对叶雪芬的至高评价,对此她欣然接受。同样,叶雪芬也毫不掩饰她对于学生的情感——“我很爱学生”。简洁的话语,却是蕴含无限深情。

叶雪芬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事事都透出对学生的关心。59级的学生是叶雪芬带的第一届学生,她不仅事无巨细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了感受学生们的艰辛,更是和他们同吃同住;教授64级时班上有一位来湘西的贫困生,在长沙阴冷的严冬还穿着漏风的破棉袄。叶雪芬发现了这件事情,立刻脱下了自己新买的衣物,赠送给这位贫困学生,而自己照旧穿以前的旧衣服。在80年代,收录机作为稀罕的奢侈品物品,叶雪芬买回来以后却毫不犹疑地将其赠给了一位学习外语的考研学生。

“老师人品高尚,书也教得非常好。”很多年以后学生仍记着叶雪芬的无私关怀,这对一个教师来说就是对于她一腔教育热情的报答。

作为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有不少学生对于初登讲台心怀胆怯。叶雪芬总是能及时疏导学生们的情绪问题,陪着他们一直试教到深夜,用切实的行动为他们加油鼓劲。叶雪芬除去改教案的和听课,还主动地为实习教师们的篮球赛助威,这份细节上的关怀给准教师们带来了无限温暖。

而当我们询问到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时候,叶雪芬表示,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歪门邪道可走,只有耐心、细致、真诚,才能够教好学生,方才赢得学生的真心。这也许就是讲台前一线老师最直观的感受——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最美丽的劳动之花,赤子的丹心才能孕育出桃李满天下。

叶雪芬一生扑身于教育事业,对未来的教师们也是给予了自己的期盼:教书育人,树根立魂,青年教师们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而今年岁已至,叶雪芬也早已离开了她心心念念的讲台和亲爱的学生们。一生的耕耘,来去无踪,留下桃李芬芳香满径。只是,虽然身体离开了,她仍然心系教育事业。她主动将自己收藏的三千余图书尽数捐赠图书馆,希望这些书本能代替她继续陪伴一批批学子,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一份恩情,用一生来回报。这位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燃烧自己,奉献青春,换取教育事业的如火如荼。这是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一位党员的本色和风骨。

编辑:欧警安

上一条:【读懂中国】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记湖南师范大学李良学教授

下一条:【读懂中国】最可爱的人——记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季鸿瑾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