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读《赫索格》有感

来源:作者:19级 刘俊玲
时间:2022-06-04 00:04:49点击:

20世纪初,赫索格一家由欧洲移民至美国芝加哥,这个犹太家庭为生计挣扎于肮脏、黑暗、冷冰的芝加哥底层贫民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赫索格四兄妹为了摆脱谋生的“物质重量”而进取,成为了“上层”人。但是,与在政界和商界如鱼得水的大哥、二哥不同,赫索格这个热爱历史哲学的人文知识分子陷入了另一种“精神重量”的压迫:以混乱和破碎为表征的精神重压动摇了一个人自我本质的认同感,使人陷入颓废的“病态”之中。

混乱和破碎是《赫索格》文本内容与形式上的重要特点。一方面,赫索格多层次的意识流动相互交织成复杂的记忆与思想之网;另一方面,文中多次重复的杂乱场景使混乱感向更广的空间延伸,压抑的整体氛围与人物的精神状态相契合。

赫索格的内心独白和书信直接表现他陷入混乱的人生境况和病态的精神状态。悔恨、遗憾、愤怒等复杂情绪支配着赫索格失败婚姻之后破碎的情感记忆;看清人性自私、残忍、冷酷、脆弱的真相之后,厌恶、排斥和关怀、包容两方力量在他内心交锋;他一次次强调自己“垮掉”了,在医生诊断他身体健康后,却失落地自我诅咒。他的精神混乱是由于个人生活的崩溃,是高尚信仰受到现实冲击后的溃退,也是无助、孤独、无奈地溃逃。

杂乱的乡村小屋和喧嚣的芝加哥城是故事发生的主体空间。在精疲力竭地“斗争”后,赫索格最后一人来到偏僻的小屋养伤。花园里杂草丛生、管道、烟囱里有昆虫和鸟类的巢穴、床垫上有稻草和粪便......赫索格颓废地放弃清理,无动于衷地在这破败而杂乱的屋子里暂住,疯狂地写着无人接收的信件。乡间小屋这个孤岛般具有原始气息的空间折射着赫索格混乱、无助、颓废的精神状态。而芝加哥城的喧嚣则引领我们探究造成个人精神混乱的社会、时代因素。滚滚沙尘、熏天废气、密密麻麻的汽车、拆除或建造房子的工程车共同构成这座老工业城市给人的直接印象。这一切在赫索格看来是“无休止”的。城市“机械”地“发展”成为困住现代人的“牢笼”,经济发展、资本、利益的驱使下,人们膨胀的功利性和物欲与高尚的道德追求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冲突在赫索格所指责的失信的政府、不公平的税收政策、人口、失业等等问题中不断发酵。

在精神的重压之下,赫索格并未完全放弃追求高尚的道德原则,这份追求对他而言是一股轻盈的力量。当他记起儿女的纯真、儿时艰苦却温暖的亲情和友情时,他的心是柔和而平静的。热情地讨论学术、谦逊地向博士请教学问、理性地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时,赫索格的思路是清晰的。

赫索格这份执着而可贵的“轻盈”是否会向世俗屈服呢?赫索格的矛盾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困惑。我们追求和向往“轻盈”的同时也会强烈地感受到精神的重压,也会陷入“颓废”的虚无之中。也许追逐、思考和失败无止境,但我们依然要不断寻找答案。

(一审编辑:欧阳蔓)

(二审编辑:哈玉静)


上一条:骄杨

下一条:论喜剧中的悲剧性 ——以《驯悍记》、《皆大欢喜》为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