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借一纸家书,看家国天下

来源:作者:19级 雷诺
时间:2021-04-03 10:10:57点击:


《礼记》中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均为个体,个体组成家庭,而在车水马龙,万家灯火之中,千千万万个家庭汇聚在同一片土地,此刻,我们的脚下构成“国”。“国家”亦可是“家国”,“家国”便成为人们心中的“天下”。

品一本好书,叹一世浮生。《傅雷家书》是由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书摘编的一本著作。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时,感受到了另一番教诲,不同于老师的教导,不同于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似乎在中国人的骨血里,天生就带有其他民族所缺乏的“人情味”。这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在传统中国人对“家庭”的看重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书中傅雷先生对子女的教育便是以小家出发。当年少时,我们在家庭的环境下接受教育,不断学习,武装自己;当羽翼丰满时,我们告别家庭,投身社会,立足自身。在自身为了生存而开发创造的同时,个人的创造赋予了社会,将所受到的教育回馈给了自己和国家。在国家与家庭、个人的相互关系中,我们还有下一代,下一代的子女亦会拥有下一代,代代相传,家风的传承便是在这“润物细无声”中,个人的发展在自立、自强中延展,而国家的复兴亦在无声、无言中静待圆梦。

“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啊!”我读着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这句话。从事实出发,现阶段社会大部分的父母并没有能力及阅历给予儿女如傅氏家庭那样优质的家庭教育,我们这一代的家庭里,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着家长里短,闲杂琐事。在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成长,才是我们正在面对的现实问题。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我们的父母也开始了他们人生的新一个阶段,会有各种各样的操心与对比,父母常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作为孩子,有的人从小被拉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父母盼着能早日望子成龙成凤,希望能走出家庭,比得赢邻居家的孩子,比得赢学校的同窗,在以国为单位的集合里,成为出众的佼佼者。但是我们之中,也有出生于农民、工人的子女,父母交给他们自己吃饭的本领,他们从小便在田间追逐,在乡间成长。这种所谓的起跑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亦是参赛者。难道说,这样的差异下父母给予儿女的爱该分成三六九等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俗话说的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在大多时候,父母对儿女的理解胜过儿女自己。看似烦躁的啰嗦背后总有人在为你担心,看似欢笑的背后总有父母为你负重前行。无论是怎样的家庭,是如文中傅雷一家那般的还是现实中你我的日常,在个人面前,血浓于水的亲情才会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父母将半生履历向儿女摊开,只是为了最后无憾的挥手告别。而正是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构成了人生冷暖,构成了世间百态。家是国的单位,是目送儿女走向世界的港湾。

“我不知道将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这是电影《千与千寻》中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生本就是以自己为主角展开的电影,配角匆匆如过客,这是无法逃避的,父母也是一样。当我们脱离家庭,孤身闯荡,我们所面对的就不再是以平方米为单位的小家了, 而是以平方公里来估算的国家。我们同时拥有了三重身份。一是作为我们自己,耳边回响起好多人问过的那句话:“你想成为什么人?”二是作为父母的儿女,我们终究要背上成年人的责任心,找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心存孝心,让日子在家庭的传承中平安喜乐,宠辱不惊;三是作为新时代下的华夏儿女,在传统中开创未来,在行动中携手圆梦。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当成为了一个有能力的人,我们自然能够回报父母更多,而在能力的不断激发创造中,也在无意识中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人是国的子集,是筑梦的士兵。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短短几句,将家、国、人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以国为梦,以家为本,方能谱写浩浩荡荡、雄伟壮丽的家国天下。

(一审编辑:谭薇薇)

(二审编辑:马琳杰)

 

上一条:喜迎华诞,岳麓忆峥嵘

下一条:民族的脊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