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蛙》读后感

来源:作者:19级 刘利衡
时间:2021-03-23 20:21:21点击:

   《蛙》是一部很独特的长篇小说,首先它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叙述的,全书以剧作家“我”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通信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有关“姑姑”的故事。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小说总共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
    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首先“蛙”音同“娃”,计划生育本身就是要控制“娃”的出生率,所以说这也是一篇描写有关“娃”的一部小说。其次,“蛙”跟“哇”同音,婴儿降临到这个世界就是用哭声迎接的。再就是“蛙”跟“娲”同音,女娲是造人的女神,生殖的崇拜对象。而且在传统文化里蟾蜍作为瑞物,代表着多子多福。书名也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小说谈及了计划生育这个颇为敏感的领域,计划生育是我们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基本国策,给一代人的心灵和记忆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和岁月的创伤,同时也引发了后人的无尽思考。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这个深有体会。《蛙》以姑姑为代言人,讲述了计划生育工作者角度走过的的时代心路历程。
    姑姑是天才的妇产科医生,她干这行儿一辈子,高密东北乡十八个村庄见过她接生的女人或被她接生过的女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姑姑体会到的喜悦是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姑姑是个复杂的悲剧人物,一个充满责任感,富于爱心,同时又狂热偏执,大公无私的医务工作者。她也曾经理直气壮声称,“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高密东北乡胶河把人口控制住就是大道理。我不怕做恶人,总是要有人做恶人”。姑姑的手迎接了两万多个新生命的到来,同时也葬送了两千多条婴儿的性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二胎放开时,回头去看当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不禁使人感慨万千。她原本是最爱听初生儿哭声的,对于一个妇产科医生来说,初生婴儿的哭声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于是姑姑会听到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被一只青蛙吓得口吐白沫、昏厥倒地。所以退休后姑姑和郝大手结了婚,用捏泥娃娃供奉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心中的歉疚。她个体的经历并不唯一,由此掀开了神州大地的沉重住事。姑姑一生不幸,浓缩了很多的历史背景。比如她的初恋飞行员驾机叛逃,取材于在当时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莫言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来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姑姑责己太过,那个时代换上任何一个人,也未必能比她做得更好。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我们现在也不能定性姑姑的善与恶。
    从国家发展来看,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在中国具有合法性和必然性,因为人口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前提,而控制人口又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艰难的现代转型的无奈但必要之举。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控制生育又是人实现理性生存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曾经的半工业化的农业国家,同时面临着国际上从“人权”角度而来的种种责难与批评,而在此国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更是由于文化、传统、伦理、政治、权力、金钱等各种因素而变得异常复杂。蝌蚪母亲――姑姑的堂嫂,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她的话是针对姑姑而说,但从来没有当着没有孩子的面跟姑姑说过:女人生来是干什么的?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中国几千年传统农耕文明,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当以姑姑为代表的少生有计划地生新标准实施者,遭到了到乡亲们的强烈痛恨。而执着的姑姑,一直都相信自己前后的所作所为没有区别,都是为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出力,难以理解自己的遭遇。对她亲手造成的乡民和亲人的家庭不幸,终于还是觉悟和悔恨了。如果说当时是因为老百姓的这种多子多福封建思想和重男轻女的保守观念,那么现在我们在享受计划生育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养老困难、退休年龄延迟等等社会问题依旧值得我们反思计划生育政策的利弊。
    若说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手段是否正确,恐怕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为了忠诚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门外对内喊话,劝说我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不要心存侥幸,乖乖的流产。劝说不成,姑姑便推倒邻居家的树、邻居家的墙,用这种方式威逼“我”的妻子。这样的行为的确是很野蛮的。中国人向来推崇火与剑,要秋风扫落叶般地对待自己的“敌人”,倒把礼义廉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全部抛到脑后。这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很多政府拆迁,对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断水断电,更有甚者直接用机器推倒人家的房屋。这是现在仍然值得我们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值得注意和反思的。
    况且在那个年代,有钱的、当官的,凭借自己的权势和财富超生、包“二奶”、找人代孕,这些触碰人性和道德及法律底线的行为依然是对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的一种反讽、讥笑与批判。明明一样都是人民,然而有的人却可以搞特权,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烟酒基本靠送……不得不说,莫言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风格,尤其是在描写这个快速发展的病态社会时,他在《丰乳肥臀》中的后半部分,也用了大量的笔墨写新中国成立之后母亲上官鲁氏用乳房养育过8个儿女的地方、躲过战乱、曾经尸横遍野,哀嚎悲伤的地方如今高楼大厦、商业繁荣,一片太平,随之而来的也有贪官污吏、官商勾结、压榨人民血汗、亲情淡薄……这是第三个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对生命的敬畏是文学的永恒命题,《蛙》中的人物多是人的器官命名,他们多是姑姑接生的。比如大鼻子的陈鼻,他的妻子王胆,舅子王肝,女儿陈耳和陈眉。还有叙事者万足,也叫蝌蚪,反派袁腮,肖上唇和肖下唇父子,无不达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而早期的姑姑缺乏对生命的敬畏,造成在她的手上引流了2800多个孩子。其中还连累了无数的母亲也死于其中。无数的家庭也家破人亡。再看我们今年发生的疫情。美国一些政客,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将自己得政治生命凌驾于普通民众的生命之上。不积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造成十多万民众死亡。还厚颜无耻地将责任归于我们国家。
    小说中还有很多魔幻的描写,如开了一家唐吉可德餐馆。在里面碰到了唐吉可德和塞万提斯式的人物。无意当中祥林嫂也出现了……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丑陋的现象也有一些描述发人深省。正如《石头记》里面作者讲的: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莫言的《蛙》并不是不想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计划生育这个题材,也并不是要理论性地探讨、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和精神背景,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生命以及精神和灵魂的影响。莫言认为作家还要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要写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蛙》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确书写了时代之痛,值得我们反思。

上一条:道家背后的沉沦——由《李白批评论》引发的深思

下一条:道家背后的沉沦——由《李白批评论》引发的深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