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浅析中西山水田园诗的差异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6级 郭家慧
时间:2019-06-07 12:59:01点击:

    中西方的山水田园诗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尤其在赞美自然、表现个人思想情感方面尤为突出。但是因为中西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山水田园诗有着明显的不同。田园诗、山水诗,揽阅多位诗人,跟随他们的脚步,探索中西山水田园诗的魅力。

    山水田园诗其实分属于两个诗歌系列,只是因为到了发展后期,在风格上面趋于一致,因而没有明显的区别。西方实际上没有田园诗这一概念,与我们相对应的是“牧歌”和自然诗,这是由于双方自然环境差异造成的。虽然概念上有差异,但是中西山水田园诗在很多情感上面都有共同之处,赞美自然,抒发自我感情是两方都倾注于其中的主题。由于双方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山水田园诗在思想成分、情绪表达程度、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一、中西方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比较

    中西方山水田园诗出现都比较滞后,出现在爱情等题材之后。西方自文艺复兴萌芽之后,思想渐渐觉醒,开始出现山水田园诗,但是远不如爱情诗所占比重大,甚至断断续续地开始发展。巴格莱率先进行田园诗创作,因而被称为英国的“田园诗人之父”,经历斯宾塞的继承,继而沉寂多年,直到十八、十九世纪,第二次思想解放孕育了华兹华斯、骚塞以及拜伦、雪莱等诗人,开始对于自然风景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认识。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渊源已久,上溯可到《诗经》中寻得蛛丝马迹,从陶渊明独树一帜,到后来的谢灵运、沈约,蜿蜒到唐朝的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山水田园诗就在不断发展中壮大起来,甚至后来独领风骚,自成一派。这种中西差异得益于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意识,这种意识渊源已久,日积月累更加明显。

二、中西方山水田园诗的情绪表达

    中西方山水田园诗歌都反映相应的思想,两方都有的是表达自己的人生际遇之感和个人感情。中国古代有陶渊明,隐居避世,逍遥于俗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社会中,人民社会独特的风貌。英国有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诗人,他们也是隐居湖边,描绘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生活。双方都歌颂大自然的美好,展现农村美丽风景,华兹华斯更是被称为“英国诗云上的风景画家”,尤其长于风景描绘。华兹华斯“我像孤云一样独自飘荡/高高地漂浮在溪谷与山庄”(《我像孤云一样独自飘荡》),从中不难感受到诗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感。

    由于中西方道德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两者在情绪表达程度上面有所差异。西方表达相对比较直率,情感表达上面更加浓重;中国古代由于社会思想保守,感情抒发更加保守。其中爱情诗的所占比例也很好地表现了这一方面:西方思想开放,爱情诗占有很大比例,情感抒发真挚浓烈,自由而率性;中国受封建伦理纲常影响,更多地表现自己的政治不幸和思想之苦,相对来说,爱情题材比较少,而且其中大部分为思念悼亡诗,情感深沉浓郁,低回婉转。在思想感情方面,中国思想相对颓废,没有那么自由乐观,经常是一种忧伤和离别之感。

三、中西方山水田园诗的宗教意识

    西方信仰基督教,倡导自由,西方的牧歌更是“形象化”和“理想化”了。在大部分西方田园山水诗歌中,劳动是忙碌而快乐的,自由自在。各地风景也是独特惬意的,乡村生活自由安逸。山水田园诗中也有着不变的话题:宗教和爱情,即使在赞美自然,也能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华兹华斯“我见她举着镰刀弯下腰去,我见她边干活儿边歌唱。我凝神屏息地听着,听着,直到我登上高高的山冈,那乐声虽早已在耳边消失,却仍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上。”(《孤独的刈麦女》),自由惬意的环境中也应该有着动人的感情,爱情的描绘总是纯洁而美好的。关于宗教更是频繁出现在诗句中,丁尼生说:“小小的花啊,如果我能理解你是什么,那么我将理解理解上帝的根根底底”(《墙缝里的小花》),西方人总是在寻找和宗教共同之处的自然,即“神性自然”。

    对于中国山水田园诗,描绘的景物总是变幻的。但是无论景物怎么变幻,感情都属于家国情感和个人情感,要不就表现家国之恨,民族之哀,要不就写个人志趣和际遇。长期受到儒释思想的影响,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也是拘束的,少有爱情题材,以政治诗和历史诗为主,但常常借古喻今,借事喻己,逃不过“心性自然”掌握。

(一审编辑:蔡诗琰)

(二审编辑:孙庆耀)

上一条:浅析中西山水田园诗的差异

下一条:孩子你慢慢来

关闭